许多“神童”背后都是“造神者”,而“造神者”的背后几乎是直截了当的利益。
最近几天陆续出现的“神童”铺天盖地。先是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拉出了一串“神童”,然后发现了一个一天能写两千首诗的“天才少女”岑某某,但这还没有结束。
这两天,一档解谜综艺节目中曝光了一张名为“天才少年”的简历海报,网上也刷屏:“1岁爬山,10岁获得三项冠军。 年内通过20门自考课程,毕业于南京大学11岁,准备12岁同时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……”
这份简历光彩夺目,用中文赞美之词是不够的。没错,这个“神童”就是曾经大名鼎鼎的“裸跑者”,背后就是大名鼎鼎的“鹰爸爸”。多年来,在质疑声中,“鹰爸爸”带着孩子一路挂断电话,做了很多同龄人不敢想也不敢想的事情。
但这些“神童”总是让人觉得有些不对劲,因为他们的行为颠覆了常理。12岁的“裸跑者”最终结局如何?
的确,有些孩子是有天赋的,是经过精心培养的。但是,我们必须凡事尊重常识、科学和法律,而不是一刀切,以令人震惊的方式进行“豚鼠实验”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许多“神童”的背后,往往都有一连串的利润收割。背后往往是助长成长的父母,追逐利润的商家,甚至是销售成功学的“大忽悠”。 “天才少女”手势中的“传销味道”已见端倪。
然而,尽管他们在舞台上表现得淋漓尽致,但他们实际上是最大的受害者。正如新京报此前谴责的那样:学习成功最糟糕的方法是针对孩子。
“鹰爸爸”成功了吗?不必要。孩子们勉强拿到自考文凭确实不容易,但这比不上中国科技大学的初级班。 “12岁准备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”更像是在胡言乱语。将“裸哥”推上舆论前列后,“鹰爸爸”高价向社会兜售育儿理论,涉嫌违规办学,难免遭批评孩子作为工具。
为了利益,一些成年人会毫不犹豫地使用他们的孩子作为工具。